12月8日下午,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纺织与服装技术系作为项目合作伙伴与银川当代美术馆共同开展的大型教育艺术活动“奔流的舞姿:艺起织造母亲河”在银川当代美术馆开幕。现场巨大的意象黄河作品,汇聚数百名织手,共同探索“手”之劳作与“织”之技艺的深刻内涵。作品以传统编织技艺与现代纺织技术交织融合,将岁月的痕迹镌刻于黄河的时间轴上,不仅审视了“织”艺的传承与变迁,更激发了人们对生态家园的深切向往及对手工劳作中潜藏的艺术理想与能量的深刻认识。
从今年5月份开始,银川当代美术馆公共教育部郭江宏部长多次到纺织与服装技术系创意手工坊,与手工坊负责人魏晓娟老师及团队师生们一起商讨作品设计制作的细节,反复琢磨手工技艺的呈现效果,多次改进色彩和纹样的呈现方式,这些细腻的手工作品,一针一线,都保留有我系师生们夜以继日的辛勤劳作和指尖的温度,学生们将“手”的劳作,“织”的技艺,融贯于黄河的时间叙事中,体察“织”的艺术传承与衍变,了解黄河非遗文化、热爱黄河,感受黄河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共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贡献一份力量。进而激发起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银川当代美术馆执行馆长赵子懿在展览开幕式上表示,此项作品汇聚了来自不同背景和职业的参与者,运用传统与现代编织技法共同创作了黄河主题的艺术作品,展现了黄河的生态、文化等丰富内涵。银川当代美术馆位于黄河岸边,此次展览旨在提供一个共享空间,让艺术不只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成为大众的体验和创作。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纺织与服装技术系党支部副书记马维在致辞中说,本次师生们与美术馆共同合作,历经数月完成了一幅展现黄河气势和人文风情的手工编织作品。这不仅促进了学校美育与社会美育的创新发展,也推动了文化传承与创新,增强了师生对黄河非遗文化的热爱和归属感。
开幕式后,银川当代美术馆学术报告厅内继续举办了“黄河非遗文化的考古学研究”专题讲座。宁夏博物馆原馆长、二级研究员李进增先生从黄河非遗文化的理解与认识、黄河非遗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宁夏区域黄河非遗文化具备的特点、保护传承弘扬黄河非遗文化的展望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深入浅出地为观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黄河非遗文化画卷,让现场及线上观众更近距离领略深厚的历史文脉。
“奔流的舞姿:艺起织造母亲河”主题活动,整个校馆合作过程旨在推动形成学校美育与社会美育协同创新发展,推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促进学校资源与美术馆资源的互动互联和共建共享,为职业教育教学扩展了一个新的场域。
(文/图:魏晓娟/马维)